网站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400-123-4657

24小时全国服务热线

400-123-4657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是问题, 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查看联系方式>>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挑战和机遇:从新闻摄影到报道摄影

作者:3VRcx1UmTsCGNpwC    时间:2024-07-01 16:02:06

新闻摄影 >> 摄影技巧 >> 挑战和机遇:从新闻摄影到报道摄影挑战和机遇:从新闻摄影到报道摄影 2009年03月作者:曾璜来源:互联网责任编辑:rolling简介:提要:一) 从"新闻摄影"到"报道摄影"二) 互联网改变图片市场游戏规则三) 摄影记者的挑战和机遇四) 图片编辑的挑战和机遇一) 从"新闻摄影"到"报道摄影"随着中国报刊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媒体图像 ...内容:

提要:一) 从"新闻摄影"到"报道摄影"二) 互联网改变图片市场游戏规则三) 摄影记者的挑战和机遇四) 图片编辑的挑战和机遇

一) 从"新闻摄影"到"报道摄影"

随着中国报刊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媒体图像化的趋势,一些难为中国传统"新闻摄影"所界定的图片出现在报刊的版面上,如使用计算机数码技术创作的和在摄影室里使用模特道具所拍摄的的插图照片(illustration,也称之为设计摄影design photography),如在汽车版,时装版,美食版和家居版上的类似广告的照片、如没有时间性的但反映了社会变化和发展的趋势的特写照片,和摆拍的精美的环境人物肖像(location portrait)和图片故事(picture story)等等。

中国的媒体摄影从新闻摄影进入了报道摄影时代!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将国外几个内涵和外延都不同的词笼统地译为"新闻摄影",如News Photography(新闻摄影),Press Photography(新闻摄影),Media Photography(媒介摄影),Photo-reportage(报道摄影),Photojournalism(报道摄影)等,并对新闻摄影下 "用摄影的手段", "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新闻现场的图像记录","辅助于文字" 的定义,有的还加上了"不能干涉拍摄现?quot;,"不能干涉拍摄对象"等界定,不仅造成中外新闻摄影交流的误读,也造成中国摄影师在报道摄影和新闻摄影的实践中无所适从的尴尬和困惑。因此,在摄影理论研究中使用"新闻摄影"来表述特定的拍摄自"正在发生的新闻"是合适的,但在媒体的实践中,可以也应该使用定义为"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报道形式"的"报道摄影"来统称出现在媒体上的所有摄影形式,以适应媒介采用图片的新趋势。

二)网络和数码影像改变图片市场游戏规则

互联网图片运营商在数码网络时代取代了传统的图片供应商成为市场的主导。在国外,传统影像大鳄,如路透社、法新社,时代集团,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这样隶属第一集团的图片运营商都不得不向这些新兴的以互联网和数码技术为基础的图片库,如GETTY和CORBIS,俯首称臣,由他们来代理其图片在全球的销售。此外,国外的主流媒体的图片库和新兴的图片代理商通过境外的网上销售平台直接向国内媒体销售图片。在中国图片市场上,新华社一家独揽的局面已不复存在,百联图片网,中国图片库,中国图片网和由中国传统媒体组建的图片网站(如中国新闻社图片网、《中国日报》图片网,中国体育在线图片网)等都在竞争和瓜分着市场,据《中国日报》图片网介绍,其一突发新闻的照片曾创下了二万多元的销售纪录。《华商报》一位摄影记者拍摄的一张突发照片通过其图片网站销售了46次。

网络数码时代的另一个重要变化就是通讯社和图片库图片的差别越来越小。许多年来由于传输手段和传输质量的束缚,通讯社主要为大结像,主体突出,信息直接明了的影像服务报社。近年来数码技术的发展使图像传输质量已不成问题,通讯社的照片的视觉构成也越来越复杂,时事杂志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通讯社所拍摄的照片。1996年美联社摄影部主任文森·阿拉比索(Vincent Alabiso) 在中国交流时也表现出这种发展趋势。传统的图片库常常牺牲时效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图片。 在网上销售的时代, 传统图片库打破了大媒体通过垄断传输手段控制图片市场的格局,开始了时效性图片市场的竞争。

但是,伴随着网络和数码影像的出现新的问题也产生了。由于数码影像获取的低成本,摄影师获取影像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赵青的研究结果表明:做为图片流通主流的图片网站上,影像质量过低过滥、大量角度雷同、视觉乏味、内容重复、意义牵强附会的图片,并同样出现在报刊上。此外,网络图片市场的形成还导致了图片价格的激烈竞争,国内外的市场调研都表明图片价格成下降趋势。网络数码图片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新闻摄影从业人员的职业伦理道德,网络图片的知识产权,著作权归属,摄影师与图片编辑的交流,图片代理对图片的控制等等问题都成了报道摄影界关注讨论的问题。 三)摄影记者的挑战和机遇

在数码网络时代,图片展示的时间和空间,影像传播的速度和距离,都为摄影师拓展了一个全新的空间。新的摄影形式推动了中国媒体图像化的发展趋势,丰富了中国媒介摄影的表现形式,对摄影师拍摄的技术技巧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优秀的摄影记者因没有掌握为新出现的图片市场拍摄的技术技法、或数码技术的障碍和对网络图片价格不屑,将图片市场拱手让给了新来祚到者。 与中国媒介图像化的同时还出现了彩色化的发展趋势。媒体的彩色化进程挑战了我国新闻摄影界约定俗成"不用闪光灯拍摄"的理念,发表在当代媒体中有相当一部分照片是在摄影室内摆拍的。掌握摄影室拍摄的技术技法、有能力使用三盏四盏闪光灯来拍摄外景现场,都是一位摄影记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媒体彩色化的时代,摄影师对色温的控制就象对曝光的控制一样成为评判图片是否职业的重要标准,摄影师使用闪光灯来控制拍摄现场的色温,光比,光线入射角度和光线的质量的能力,已经成为评判摄影师职业程度的重要标准。许多早年优秀的摄影记者在中国媒介彩色化的发展趋势中,因没有掌握控制色温的工作技能,不得不退出这个市场。以广州都市化报刊摄影记者为例,他们日常从事的工作不仅拍政治,拍外交,拍经济,拍社会,也拍文章的配图,拍美女,拍图片故事。一位称职摄影记者应该能胜任从突发新闻到图片故事,从影室摄影到体育摄影的拍摄。新的职业标准为摄影师,特别是从业都市报的摄影记者提出了一个新的标准,具备了这种素质的摄影记者提供了全新的生存空间。 职业化程度的提高要求摄影师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促使了摄影记者的细分,近几年为报纸拍照的摄影记者和为杂志拍照的摄影记者已开始分道扬标,各为其主了,社会上还出现了专门为媒体拍摄某一类图片的自由摄影撰稿人,如人物、时尚、建筑、家居等等。 在数码影像时代,越来越多的文字记者携带照相机采访,并为自己的文章配上了图片,《中国日报》摄影部主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主席王文澜就预言一些媒体将取消摄影部,许多人认为摄影记者的职业面临消亡的威胁。这样说法的出现,也有因中国媒介急速的发展,没有受到应有培训的摄影师大量地进入媒介,出自这些"摄影记者"之手的照片是不需要任何摄影训练的文字记者拿着傻瓜相机就可以拍出来。既然文字记者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媒体当然就不需要再雇佣摄影师了。尚若摄影记者拍出的照片是一位没有受到摄影训练的人所无法拍得的,而摄影记者又能胜任一般文字记者的工作,那失业的就可能不会是摄影记者了。除新华社外,2003年我国媒体派出采访伊拉克战争的都为摄影记者,而不是文字记者就可以证明。南京《现代快报》摄影记者陆云伊拉克之行共发稿图片300多幅,文字稿50多篇。另外,媒体的文字报道还可能从现场直播的电视,或电话采访来进行,但摄影报道则是没有替代方法。这样究竟会是文字记者抄了摄影记者的尤鱼还是摄影记者抄了文字记者的尤鱼是一个可以争论的话题,1990年的海湾战争中新华社摄影记者和报道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摄影记者的证明了摄影记者的生存空间。

年轻一代的摄影记者,特别以广东都市化报刊摄影记者、杂志摄影记者和荷兰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大师讲习班的中国学员为代表的摄影人,面对挑战的另一对策是摄影表达方式的个性化。他们的照片常常有着独特的想法、手段和眼光,是别人无法模仿的。传统摄影的技术指标在他们的作品中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嗤光,黑影,晃动,虚焦和色彩的变异,对构图自我的追求和对摄影师内心感受的表达。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这样的影像不仅是冠冕堂皇地在媒体上,如广州《城市画报》以报道摄影的形式刊登出来,也是世界报道摄影界的一个发展潮流。美国黑星图片社总裁爱德华·查普里斯(Edward Chapnick)认为:年轻一代的摄影人"正从布勒松的'决定性瞬间'的理论走出来。这些具有极强的个人色彩的作品,这种主观的、存在主义的手法彻底改变了摄影作品的审美,特别是新闻摄影。" 美国《财富》杂志(FORTUNE)图片总监米切尔·玛克娜莉(Michele F. McNally)女士 在世界新闻摄影领域是一位有影响的人物,她介绍:"我们在3年前就意识到了这种变化,并已经开始大量使用这些年轻人拍摄的照片。我们不能只看镜头前面的照片,只看镜头前面的东西电视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在摄影表现上,我们不仅应找到独特的个性化的视觉表现手法,我们还应该找寻镜头后面摄影师对所拍摄内容的看法,观察事物的角度,以及他们为什么要拍摄这些东西。实际上,对传统的改变已经出现了,我们也在做着改变,建立一种新的观念。我们要求的照片不能仅仅只反映客观存在,而且必须要反映摄影师是怎样看待客观存在的?quot;

四)图片编辑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媒体市场化的进程和网络图片库的出现,促生了中国图片编辑行业,提升了图片编辑在报道摄影领域的地位。据国内一家主要时事杂志图片编辑的介绍:911事件当天,在网络图片库上兜售的出自世界知名摄影师的照片超过二千张。据2003年1月来中国访问讲学的美国《新闻日报》摄影部主任吉米·杜利(Jim Dooley ,Newsday)介绍,他们报社的图片编辑每天需要在互联网上查阅图片上千张。在这样的市场格局下,媒体往事发现场派出一、二位摄影记者的象征意义已远大于实际意义了。而拥有一个有想法,有创造力的图片编辑,根据各自媒体对事件报道的观点和报道角度的需要,从图片库众多的照片中挑选出并用好照片可能是事半功倍的事。

"在任何一家具有现代化意义的报刊中,图片编辑不是可有可无的,也决不是那种拆拆信封,抄抄写写的角色,而应该是一个具有大局眼光的摄影专家,一个摄影报道的组织者,策划者和指导者,一个联系摄影记者和版面编辑的桥梁。" 中国媒体的报道摄影实践已经出现了从"怎样拍摄"向"怎样编辑"的转变,研究表明在重大事件的图片专题报道中,市场化报纸的图片编辑常常不会使用一位摄影师的照片,而是创造性地将网络图片库大量资源中最合适(常常也是最好的)图片组合在一起。 针对目前一些报刊的图片编辑只处理专题图片版的状况,资深图片编辑叶青认为"图片编辑应该参与报刊编辑的全过程中"。

当代媒介还出现了图片编辑向图像编辑转化的倾向 ,在报纸的视觉报道上有所发展创新的北京《新京报》和上海《东方早报》都是由摄影部主任负责报纸的视觉编排。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的媒介经历了从"画刊"向"专题摄影"的转变,有些媒体甚至已经进入"不为做图片版而图片版,不为图片故事而图片故事,不为专题报道而专题报道"的阶段,而是将合适做视觉报道的题材做成视觉报道,为每个主要的报道配上好照片。这种编辑理念实际上符合与国外平面媒体的发展趋势相吻合。报纸的版式设计也成了摄影界热门的话题,主体照片、视觉中心和视觉中心唯一、视框这些现代视觉传播理念在报刊的版面编辑中开始大量地使用。

据了解国际上主流媒体通用的运作方式是只雇佣图片编辑,全部或大部分使用特约摄影师,国内市场化的媒体,特别是杂志也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态势。但研究表明:胜任的图片编辑不多,起着"把关人"作用的图片编辑的视觉修养和图片审核水平不高 ,包括广州《南方都市报》、北京《新京报》和上海《东方早报》在内的许多媒体都在找寻有经验、有创造力的图片编辑,而决定媒介的摄影报道风格的关键性人物是摄影总监,目前能创建出独特的视觉报道风格的摄影总监在中国的人力资源市场上更是最奇货。

(完稿于2004年4月14日)

配图1:任悦是荷兰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大师讲习班的学员,这是她为图片市场拍摄、并为多家媒体采用的特写照片。 配图2:居扬是荷兰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大师讲习班(北京)的学员,这是她在学习期间拍摄的有关女囚的照片。年轻一代摄影师的照片不能仅仅只反映客观存在,而且要反映摄影师是怎样看待客观存在的。"配图3:北京《新京报》、配图4:上海《东方早报》

本文作者曾璜毕业于美国Syracuse大学研究生院传播摄影专业,目前为新华社摄影记者、图片编辑。在国家级专业报刊上发表有关传播摄影文章几十篇30余万字,其中《九十年代的中国新闻摄影》获首届全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中国新闻摄影面临的挑战》获中国摄影家协会和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理论年会优秀论文奖,并出版有中国第一本个人战地报道摄影作品集《波黑:战火浮剩》和中国第一本《图片编辑手册》。

【返回列表页】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4 k1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公司 版权所有电话:400-123-4657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ICP备案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