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400-123-4657

24小时全国服务热线

400-123-4657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是问题, 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查看联系方式>>
产品FAQ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产品FAQ

新闻摄影高等教育的尴尬与前景--兼论新闻传播学高等教育的改革

作者:3VRcx1UmTsCGNpwC    时间:2024-07-01 14:54:04

新闻摄影 >> 摄影技巧 >> 新闻摄影高等教育的尴尬与前景--兼论新闻传播学高等教育的改革新闻摄影高等教育的尴尬与前景--兼论新闻传播学高等教育的改革 2008年09月作者:盛希贵来源:中国摄影报责任编辑:rolling简介: 2002年12月,在参加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时,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稿,标题是:"高等摄影教育:跨世纪的尴尬、困惑与新世纪的思索--面向21世纪的21问",其中谈到高等摄影教育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 ...关键字:新闻摄影新闻传播内容:

2002年12月,在参加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时,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稿,标题是:"高等摄影教育:跨世纪的尴尬、困惑与新世纪的思索--面向21世纪的21问",其中谈到高等摄影教育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

--只有艺术类的摄影专业,专业设置少且乱;教师人员老且少;学生选拔难;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新闻传播业对摄影专门人才--尤其是图片编辑和摄影总监的需求在增加,但我国高等院校专业目录中却只有艺术类的摄影专业,而没有新闻摄影或传播摄影;

--摄影界高谈阔论高等摄影教育者众,真正采取有力措施、付诸实际行动者寡。

日前,在参加第十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时,在大会发言中我又谈到新闻摄影教育的尴尬处境,引起共鸣,与会不少同志颇有同感。现将一些思考公布,抛砖引玉,以期引起更多同仁的关注,大家一起努力,帮助新闻摄影高等教育走出尴尬,共图美好前程。新闻摄影高等教育目前的尴尬处境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描述:

一看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现状:目前,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下设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四个本科专业: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广告学和编辑出版学,《新闻摄影》只是上述四个本科专业"专业课程"中的一门,课时只有54个到72个学时左右,教学内容包括摄影技术和新闻摄影理论两个部分。据笔者所知,除了本人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新闻学专业下设新闻摄影方向(开设的课程包括:摄影技术、摄影造型技巧、摄影采访与图片编辑、新闻摄影理论、摄影专题)外,其他有新闻传播类专业的400多个院系(专业),不仅没有专门的新闻摄影专业方向,《新闻摄影》课程也是对付着上,有请退休老摄影记者的,有请学校其他部门搞摄影的老师来讲摄影技术的,根本不讲新闻摄影理论部分;许多学校干脆因为没有人而无法开设《新闻摄影》课程。

二看名校和师资现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因在本科新闻学专业下设新闻摄影专业方向,在传播学二级学科下设立视觉传播研究方向,并开设相关课程,因此还有 4位老师(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1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人,讲师1人,2004年8月新分配来的艺术类摄影专业硕士毕业生1人)。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目前没有新闻摄影专门师资;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目前没有新闻摄影专门师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只有颜志刚老师1人支撑门面……;其他院校多数只有1-2 位老师在勉强维持新闻摄影教学。

三看人才培养现状:新闻摄影本科生的培养从前面的描述中可以窥见一斑。更高层次的硕士生培养、博士生培养更是少得可怜。参加第十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的有4位来自高校的新闻摄影教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颜志刚老师带的是新闻业务方向的硕士生,其中没有新闻摄影专业方向的学生;四川大学新闻学院吴建老师兼带多个专业方向的硕士生,其中的新闻摄影方向研究生也不多;安徽大学新闻学院周家群带的新闻摄影方向硕士生也就两三个;我本人目前只有两位新闻摄影方向硕士生。笔者知道的还在带新闻摄影方向硕士生的其他老师不多,估计总共不超过20人。今年本人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明年起招收新闻摄影和视觉传播方向的博士生,这在全国新闻传播教育领域还是第一次,我却担心招不到学生,因为相关专业硕士毕业生很少(当然,目前的考试录取制度也不尽合理,当另论)。也许还会有人说:新闻摄影工作不需要硕士、博士之类的学历,本科生就足够了。但是,本科生的培养和新闻摄影学术研究总还是需要大量硕士、博士来做的吧?

四看人才市场需求:毫无疑问,新闻摄影教育本身需要合格的师资,但是,目前普遍的要求是本科毕业生不能担任大学老师,而新闻传播院系培养的新闻摄影专业方向硕士、博士毕业生却又寥寥无几。且不说400多所开办新闻传播类专业的高校需要合格的讲授《新闻摄影》课的老师,艺术类的摄影院校和摄影专业也需要大量新闻摄影的师资,比如,著名的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本科生课程设置中开设《新闻摄影》课程,但一直没有专门的老师,只好请其他院校的老师或新闻单位的摄影专业人员来临时对付。

从总体上看,报刊对图片总监、图片编辑和摄影记者的需求在增加。从党报、机关报系统来看,改革开放以后走进大学补课的那一批新闻摄影工作者,在当时的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江西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接受了专科层次的新闻摄影高等教育,如今,年龄多在40至50左右,他们是目前新闻摄影战线上的决策者、领导者。此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摄影专业1985、1986、1988级三届本科生和其他院校新闻院系培养的一批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新闻摄影人走上新闻摄影的舞台,如今年龄在35岁左右,他们是目前新闻摄影战线的中坚力量。

除了这两批人之外,近几年来,更年轻的一批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并由综合大学培养的新闻摄影人才开始活跃起来。当然,大学也不是培养新闻摄影人才的唯一阵地,或者说没有媒体的继续培养和造就,就不可能使优秀新闻摄影人才脱颖而出。

一个崭新的形势是随着报刊管理、运行机制的变革,涌现出一大批市场化运作的报刊,其中尤其以都市报最遵从市场规律,也就最尊重并充分发挥新闻摄影的作用,他们对新闻摄影人才的需求量也最大。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综合大学培养的非新闻传播类专业的摄影人和一些大学毕业后又经摄影专业媒体培养出来的新闻摄影人走进了都市报。

还有艺术类摄影专业培养的摄影专门人才也是目前新闻摄影队伍中的一部分,但是,因为他们所受教育的局限性,不大符合大众传播媒体的需要,甚至有一部分媒体新闻摄影负责人明确表示:绝不要艺术院系摄影专业的毕业生。

从对新闻摄影人才学历要求的角度看,新华社和南方日报等早已明确要求其所有记者编辑均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应当成为对未来高层次新闻摄影人才的要求。

五看"新闻摄影圈":自1983年成立以来,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在推动新闻摄影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方面可谓不遗余力,殚精竭虑,然而回过头来看一看或环顾四周,"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口号喊了多年,却只是"轰轰烈烈"在"新闻摄影圈"子里,甚至未能在"报纸圈"或"编辑记者圈"这样大一点的圈子里产生影响。一方面,不少报纸总编辑及其他编辑、记者们并没有像"新闻摄影圈子"里的人们期待的那样普遍重视新闻摄影,对摄影记者和新闻摄影的轻视、歧视乃至藐视依然根深蒂固:"新闻摄影就是一按快门的事"这样的错误认识或类似的判断随着数字摄影技术的普及又卷土重来;另一方面,在新闻传播教育界,除了人微言轻的少数几位新闻摄影老师偶尔发出断断续续、声嘶力竭或奄奄一息的几声呐喊之外,那些掌握新闻传播教育话语权的院长、系主任大人们基本上是既聋且哑或装聋作哑,几乎没有为新闻摄影教育说过什么鼓励的话,更别提什么实际的支持了!就连最早成立新闻摄影教研室,最繁荣时有多达9位新闻摄影老师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如今也只有颜志刚老师一人独撑一门新闻摄影课程!本人所在的国内唯一设立过新闻摄影本科专业、在新闻摄影教育界"名声在外" 的新闻学院,有一段时间也是本?quot;孤军奋战",也有人认为"爱摄影、会照相的人就能上新闻摄影课",本人也曾发出过"孤掌难鸣"和"新闻摄影教育的大旗还要不要扛?!"的悲叹,现在有了好转,但是连新闻摄影教研室也未成立,目前的4位老师,除了一位是新闻摄影专业科班出身外,其他人,包括本人,也都是半路出家。再来看新闻传播教育的"后起之秀"们:曾经在报纸和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工作过,并为"图文并重""两翼齐飞"摇旗呐喊的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院长们还没能在新闻传播教育界喊出同样有力的口号,或采取相应的有力措施改变新闻摄影教育受轻视、歧视乃至藐视的现状,当然,这背后的原因或许是复杂的,可能是"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问题很多,新闻摄影所受到的这点儿"委屈"或"不公",只是忽视社会发展、新闻实践需要和受众需求(这些问题,当别处再论)的一个方面的小小表现而已。

六看新闻界对新闻摄影高等教育的不满:笔者听到来自报纸新闻摄影负责人的抱怨如下:

1、新闻摄影高等教育总体不景气,不能培养足够的令人满意的人才。

2、教师:不成队伍;半路出家;自身能力差;脱离实际。

3、学生:眼高手低,夸夸其谈,动手能力差;不了解实际,对报纸新闻媒体等的运作

缺乏常识,难以进入角色;知识面狭窄,思维不够开放;肤浅,认知能力、识别能力、鉴赏能力差;没有特长,缺乏对某一方面问题或某一题材的深入思考、探索和研究;缺乏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等等。

当然,也不能净说丧气的话,反省的目的是为了认清问题,找出办法,重新振作精神,努力开创新局面。

在第十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上,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也表示积极推动新闻摄影高等教育的发展,笔者也呼吁全体新闻界的同仁们共同努力,促进新闻摄影高等教育改革和全面、持续、协调发展。新闻摄影高等教育不仅是培养新闻摄影专门人才的问题、而且是加强新闻摄影理论研究和队伍建设的大问题,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才竞争是制胜的关键。

笔者以为,新闻摄影高等教育的改革应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更新理念,加强调查研究,构建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能满足新闻传播业发展和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等多层次需求的新闻传播学高等教育格局。要合理布局,各具所长,与时俱进,量力而行,适度控制学科点设置,避免重复建设。在本科层次加重新闻摄影、影像传播技术、影像传播的理论与实践等课程的比重;在硕士生层次,加强视觉传播研究、影像传播研究;加强新闻摄影理论和思想史、新闻摄影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影像传播学、影像社会学等等重大课题和学术前沿问题的研究,并将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

第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传播技术发展需要,树立整合传播意识,淡化专业界限,培养复合型现代传媒人才。在国内,传媒向集团化方向整合已是大势所趋,广(播)电(视)集团、报业集团在进行跨媒体经营,需要打通旧有的传媒和专业界限,一些报业集团的老总已经发出了培养符合型现代传媒人的呼声。高等新闻传播学教育应在各层次人才培养中,加强现代传播理念、现代传播技能与手段教育,使新闻传播类人才一专多能或多专多能。例如,在美国大学新闻传播院系开设的视觉传播(Visual Communication)课程中,就包括了视觉传播原理(Visual Communication Studies)、黑白摄影(Black and White Photography)、出版摄影(Press Photography)、高级新闻摄影(Advanced Photojournalism)、新闻出版物设计(News Publication Design)、图形设计(Graphic Design)、数字电视图像编辑(Digital Video Editing)、网络出版(Web Publishing)、媒介整合:理论与实践(Media Convergence: Theory and Practice)等内容,国内还没有哪所大学新闻传播院系开设出类似的课程

第三、更新、开放、交叉并举,推进新闻传播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这方面的改革不仅指新闻摄影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还涉及整个新闻传播学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目前,新闻传播教育课程体系老旧,没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是应当及时增加新课程,尤其是新观念、新体系、新技术方面的课程应当增加,例如媒介社会学、媒介文化、视觉传播、传播新技术等;二是构建开放的课程体系,多与媒体、国内外同类院系、研究机构等合作,使课程体系丰富多彩;三是增加交叉学科课程,新闻传播类院系应与哲学、史学、艺术、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国际关系等学科合作,实现交叉,共同创建新型交叉学科。

第四、及时更新现有教材和课程的内容。尽管不少大学新闻传播院系都出版了各种名目的系列教材,但是,教材内容滞后,不能满足传媒业发展和新闻传播实践需要的问题依然突出。同样内容,变个名称拿到不同出版社出版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原创的或有创新的教材难觅依然困扰着新闻教育界和新闻传播专业人员。具体到新闻摄影方面,则至今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教材。

第五、适时增设符合传媒业发展需要的新学科、新专业。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以数字技术、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必然给新闻传播实践和新闻传播教育提出新的课题和挑战;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和传播的全球化,对跨文化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现代社会和当代文化发展中,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日益突出,"媒介社会"也带来了各式各样值得注意的问题。时势要求新闻传播学新学科、新专业的诞生。

我们高兴地看到:

国内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授权点和硕士、博士授权点正在增加,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新闻摄影方向的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也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新闻摄影的硕士、博士,通过他们的努力,新闻摄影理论研究必将上新台阶,从而促进新闻摄影实践的改革创新和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有国际新闻传播类高等教育和从业背景的专业人员走上了新闻摄影工作岗位,他们带来的先进理念正在化作改革创新的火种;

首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的帷幕已经拉开,新闻摄影国际交流的舞台上,正在上演以中国新闻摄影人为主角的精彩一幕;

在报社老总、图片总监、图片编辑和摄影记者们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及其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和奋力推进,我国新闻摄影教育和新闻摄影实践必将日益走向全面繁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返回列表页】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4 k1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公司 版权所有电话:400-123-4657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ICP备案编号: